基本原理
当今城乡格局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以新的方式来解读和揭示城乡转型动态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参与者、机构和主要进程,以及它们带来的社会空间影响,并同时有效地提高当地内在特有的城乡品质。
基于当地社会和经济创新可以成为更广泛变革过程中的催化剂的假设,城乡共构旨在在地方转型实验室(Reallabore)中制定针对特定地点的实施策略,以补充政策设计。 通过测试围绕文化遗产,可再生资源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综合思维方法,将制定具体的社区驱动试点的介入措施,以探索和增强黄岩-台州地区城乡联系的多种潜力。 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都旨在加强对目前被忽视的社会空间维度下城乡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以便将技术创新嵌入到更广泛、更全面的发展方式中,将当地人口作为文化和经济创新的来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
根据跨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过程的持续经验和结果,在实施试点干预措施的同时,将开发新的战略性多层次,多主体政策准则和扶持性工具,以加强城乡联系,在城乡交界处建立社会区域包容性合作发展渐进区域模型。
基于跨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城乡共构项目将:(1)对跨城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城乡界面下的新陈代谢建立跨学科和多尺度的理解; (2)通过制定和实施由社区推动的试点干预措施来加强城乡联系,这些干预措施可提高资源效率并加强在文化遗产、可再生资源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区域循环经济,并在地方转型实验室进行测试(Reallabore); (3)开发新的战略性多层次、多主体治理工具,使地方市政当局能够管理城乡联系,建立起社会生态包容合作的渐进区域发展模型。
通过开发基于可转移的、参与者包容性规划方法,包括启动工具和指南(即在德国已经测试过的Raumbild方法),该项目旨在促进在沿海城市化走廊上的知识传播-以满足针对本土化创新方法的迫切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新城市议程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实施。


研究结构
在中德研究机构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和跨学科的研究与开发方法,旨在探索和加强黄岩-台州案例研究区的城乡联系。
WP 2-城乡空间实践
在台州黄岩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社会空间实践,不断挑战着我们对城市和农村生计的传统理解。这种异质的、动态的和跨地方的实践做法促进了城乡界面的形成,其特征是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实体的新体现形式与联系。 “城市农村社会空间实践(子课题2)”研究了这种当代农村向城市转型的现象,着重于跨地方实践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空间机制。一方面,由于对规划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与新的城乡社会空间混合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兴趣,子课题二将探索在何种政治经济结构下,塑造了整个黄岩台州案例研究区的各种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农村振兴过程。另一方面,研究团队将专注于调查不存在操纵或回避现有规则和法规的情况下发起的有意或无意的日常社会空间实践。目的在于通过经验性的描述和解读城乡界面下灵活的、因地制宜的运作方式,并解释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和可能性是如何塑造各种群组的行动模式(联合行动)和呈现模式的。同时,该子课题还探讨了是如何通过这些实践,在城乡界面下复制或重塑社会物质空间的。
WP 3-城乡物质循环
目前对于农村和城市物质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是被打乱了。同时,向循环经济(CE)的过渡要求我们对价值链和地方规模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和消费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城乡物质循环”(子课题三)课题旨在以案例研究区域黄岩-台州地区为例,在人-环境空间的相互作用和城乡联系的背景下理解和辅助物质流的管理。 子课题三的目标是在城乡共构研发阶段的后续研究中开发定量MFA。因此,在整个定义阶段,子课题三将确定并绘制该区域的主要行动者,以及塑料,金属和粮食流中的特定材料分区;为不同的材料制定合格的MFA方法;制定相关的数据采购策略;并概述案例研究区域内至少两种可持续的城乡新陈代谢途径。
WP 4-城乡景观与空间类型
“城乡景观与空间类型(子课题四)”子课题旨在调查黄岩-台州地区的城乡居民点和景观结构的空间变化过程,以揭示基于景观和水环境的定居发展的地区特点。因此,重点在于定居点与景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多样化网络,旨在捕捉城乡景观的独特形态特征,并概述特定于地区并与可持续未来发展道路相关的转化过程。在定义阶段,子课题四的工作包括:1)在宏观层面上对大规模定居-景观关系和区域变化动态进行制图解释; 2)在中观水平上对原型水沉降结构进行制图描述,并命名与景观相关的和对水敏感的沉降开发相关的未来主题。3)对示例性沉降类型进行深入的制图分析; (4)为研发工作阶段进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和交流战略的概念开发(与子课题五合作)。
WP 5-城乡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和绿色空间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腹地)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城市化的巨大挑战,必须将生态系统服务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新概念及其对多功能绿色空间的理念纳入考虑。 “城市-农村生态系统(子课题五)”旨在记录黄岩-台州地区城乡连续体中生态系统和绿色空间的变化。在定义阶段将与团队内所有合作伙伴进行协调,得出并研究一个合适的纵向景观剖面(样带), 特别是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区,郊区和没有建筑物的农村腹地地区。该纵向景观剖面不仅代表了不同的城市密度和建筑结构,还代表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城市,半自然的以及大部分自然保护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定义阶段,子课题五的工作将是:1)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框架和相关指标;根据调查和研究区域的数据资源选择的样带;一份报告,其中包括用于开发基于GIS的数据存档和地图基础的概念性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绘制至少两个生态系统服务图,并可在整个研发阶段与其他课题组共享作为共同的工作工具。
WP 6-城乡流动与迁移
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及其变化的模式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城市化动态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塑造和重塑了城乡区域内外的流动和联系。 “城市-农村流动与迁移(子课题六)”以长江三角洲的黄岩-台州地区为研究起点,该研究将着眼于以下方面:1)城乡迁移的轨迹和模式 ,以及(流动)交通的创建方式; 2)移民的驱动力和关键因素; 3)当前的城乡社会空间边界; 4)最近改革的户籍制度导致的移民和流动性变化。 使用混合研究方法,例如统计分析,新数据(例如大数据)分析,地图绘制,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将收集,分析和解释定性和定量数据。
WP 7-城乡治理与政策
土地使用规划的决策过程通常很复杂,并且需要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当地社区,科学家和受不同法律和政策框架约束的多层公共机构)之间进行广泛的互动和对话。因此,子课题七的目的是确定并更好地了解针对黄岩-台州及周边地区城乡界面管理的现有参与者和政策方法。为此,子课题七旨在绘制地方(黄岩-台州市),区域(浙江省)和超区域(地级市台州)的政策环境。这项制图工作将揭示出新政策方法的差距和需求,并为城乡界面上战略治理的拟议方法的概念性完善(子课题九)以及本地转型实验室的选择和整合提供重要的输入( 子课题八)。 子课题七的定义阶段可交付成果是:1)绘制与黄岩-台州地区的城乡联系相关的政策格局; 2)绘制与黄岩-台州地区的城乡联系相关的参与者分析图。
案例研究区域
城乡共构的研究重点是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地区富裕和高度城市化集群边缘的台州地级市。

